有业内人士透露,Wolfspeed 2022年6英寸碳化硅晶圆的售价为1500美元/片,而现在部分国产供应商报价已降至500美元以下。面对这一趋势,全球碳化硅企业正在加速向8英寸衬底转型,以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供应链,并保持竞争优势。
国内企业加速8英寸衬底布局
1. 三安光电(San’an Optoelectronics)
合资工厂投产:
2023年6月,三安光电与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联合成立重庆安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专注8英寸SiC外延和芯片生产。2025年上量:
2025年3月正式通线,预计2025年Q4投产,并在2028年达产10000片/周,成为国内首条8英寸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量产线。完整供应链:
重庆三安生产8英寸SiC衬底,安意法进行外延、芯片制造,最终在意法半导体国内工厂完成封测,形成全国产8英寸SiC供应链。
2. 晶盛机电(Jingce Electric)
3. 世纪金芯(Golden Silicon)
合肥工厂8英寸SiC加工线正式贯通并进入小批量生产,预计2024年7月实现批量交付。
2024年4月,与某日本客户签订8英寸SiC衬底合同,2024-2026年连续交付13万片,订单总额2亿美元。
4. 天科合达(SICC)
2024年11月
启动8英寸SiC衬底产业化基地,预计年产13.5万片,打造智能化生产线。- 2024年下半年,江苏徐州二期工厂计划投产,年产6英寸SiC衬底16万片。
5. 天岳先进(Tianyue Advanced)
- 2024年,济南工厂调整为6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年产能25万片。
上海临港工厂
二期正在推进8英寸碳化硅衬底扩产,预计达产后,总体产能超60万片。- 计划在H股上市,募集资金用于扩大8英寸及更大尺寸衬底产能。
6. 科友半导体(Keyou Semiconductor)
- 2023年3月,哈尔滨工厂投产,8英寸SiC衬底中试线小批量量产,已实现首批出货。
- 2024年规划:推进8英寸衬底量产,年产能扩展至35万片,与更多客户签订长单。
全球SiC企业加快8英寸转型
1. Wolfspeed
- 2023年碳化硅衬底年产能107万片(6英寸等效),计划2024年增至160万片。
关闭6英寸工厂:
2024年11月,因亏损启动4.5亿美元的设施整合计划,关闭北卡达勒姆工厂。- 2025年,查塔姆JP工厂将投产,目标将碳化硅衬底产能扩大10倍。
2. 罗姆(ROHM)
3. Soitec
Bernin 4工厂
2024年转向8英寸SiC衬底,预计2028年产能达50万片。
4. Coherent(原II-VI)
- 2024年9月,推出8英寸SiC外延片,产品厚度为350μm和500μm。
- 计划2027年,宾夕法尼亚州工厂6英寸和8英寸SiC衬底年产量突破100万片。
5. Resonac(原昭和电工)
- 2025年三季度,日本山形县新工厂将竣工,量产8英寸SiC衬底。
- 与Soitec联合开发8英寸SiC键合衬底,成本可降低50%-66%。
6. 住友金属
- 预计2025年下半年,键合衬底月产能超1万片(6英寸等效)。
市场趋势与未来展望
1. 价格竞争推动产业链优化
- 国产SiC衬底价格已降至500美元/片以下,促使企业加快8英寸产能布局,以降低制造成本。
- 8英寸SiC衬底成本相较6英寸降低约50%,未来将在电动汽车、光伏、储能等领域进一步提高渗透率。
2. 8英寸成为行业新标准
- 预计2025年,全球SiC衬底市场将逐步从6英寸向8英寸过渡,国际大厂将淘汰6英寸产线,加速向更大尺寸发展。
3. 国产SiC企业迎来全球化机遇
- 随着国产SiC衬底和外延片企业技术突破,中国企业正在缩小与全球龙头的差距。
- 三安光电、天岳先进、天科合达等国产厂商已切入国际大厂供应链,未来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