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储能:
新能源强制配储能取消,储能作为重要的调节性资源,将从原来的政策“要你装”转变为根据市场需求“你要装”,从过去的“拼价格”转向为新能源发电实现创造价值。另外,市场也将趋于理性,行业将会更重视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并以此加速优胜劣汰。
关于虚拟电厂:
新能源市场化改革新政策也给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带来了机遇。专家预计未来三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将达到2000千万千瓦以上,接近三峡水电站的装机。
关于新能源入市:
随着市场机制深度激活,新能源产业也将告别补贴依赖,在新的竞争格局之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能源入市后会导致现货市场电价波动增强,比如山东、浙江等地出现过短时负电价的现象,与此同时现货高价也时有发生,蒙西山西等地现货电价也曾突破每千瓦10亿元。新能源增量项目将按自身边际成本报价,这也将直接考验项目的选址和技术能力,从而实现优质优价,投资也会更加理性。
关于新能源存量项目抢装,组件价格企稳上涨:
新政策执行新老划断,在江苏、广东等地,大量新能源企业为了追求存量政策的保障正在加速建设。受6月1号政策节点的影响,分布式光伏项目抢装需求集中爆发,尤其是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订单激增,今年3月以来,大量光伏组件厂家的生生产线几乎处于24小时连轴转的状态,订单排期已经排到了今年二季度末,整体组件价格也有明显的一个企稳上涨。截至目前,国内主流光伏组件价格从2024年底的0.6元/W上涨到0.7元/W以上,部分分布式光伏组件现货价格上升至0.8元/W。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轮涨价更多是政策驱动的阶段性现象,预计三季度组件价格可能面临回调压力。
关于人工智能交易员:
发电侧接近80%的发电量,以及用户侧80%左右的用电量进入市场,电力交易将变得更加的频繁,AI调度员和交易员也开始在电力市场上岗,在山东、浙江、内蒙古等新能源现货市场参与交易。通过分析气象、用户负荷、储能设备运行等数据,形成交易策略,实现低买高卖。
关于储能、虚拟电厂的详细报道如下:
储能按需配置
从政策“要你装”到市场“我要装”
这次电改新政取消了新能源强制配储能的要求,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以后,相关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配储,有利于充分发现储能的真实价值,储能项目的盈利空间也有望进一步增大。
记者:在海南当地首个独立共享储能项目将于4月投入商业运行,这个项目将租赁给多个光伏电站共同使用,租期长达20年。明确储能企业和新能源企业共同分享调峰调频辅助服务收益分成,给新能源入市提供一臂之力。
南网储能公司临高珍金储能站项目经理张敏:电站如按照现货价格进行两充两放服务,所获得年收益或将超过480万元,带给新能源企业的分成收益,超过了其支出储能租金的一半。
记者:在浙江安吉重卡光储充换一体站已经投入运营,配备36台储能设备,结合项目屋顶的光伏,为当地400辆重卡提供充换电服务。
浙江安吉重卡“光储充换”项目建设负责人戴震:储能充放电价差超过7毛钱的地方,就能够让我们储能设备的投入回报周期控制在7年以内。
记者:业内人士认为,新政策取消强制配储后,市场投资将更关注储能的性能、质量和服务,储能电站的投资收益也将拉开差距,行业洗牌加剧。
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目前储能行业投资主体过多,各类储能企业统计超过了数10万家,电力市场化以后,企业需要靠真本事吃饭,市场会趋于理性,会牵引行业重视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来加速优胜劣汰。
记者:中电联表示,去年立项的新能源及配储项目很多会在今年并网,预计2025年全年平均储能时长稳中有升。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新型储能作为我们电力系统重要的调节性资源,将从原来的“政策要你装”,现在要转变为根据市场的需要“你要装”,也就是说要围绕我们新能源发电的实际的运营情况和电网的实际需求进行市场化的配置,应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储能行业要从过去的拼价格转向为新能源的发电实现创造价值。
虚拟电厂大幅增长
“没有烟囱的电厂”为企业降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出台新能源市场化改革新政策。从今年6月1号开始,电价机制从保底收益转向市场波动,这给新能源企业带来挑战,也给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带来了机遇。
由于市场电价的波动将出现更多的套利空间,新政策也将为工商业用户降低用能成本。我们来看记者在江苏、湖北等地的调查。
记者:我现在是在连云港港的电动拖轮上,这艘拖轮正在进行充电的作业,而在未来的电力市场当中,它将作为买方购买光伏等绿电,它就像一个超级充电宝,在用电低谷时充电,每次的充电量将达到6000度。
在江苏连云港港口、电动拖船、电动重卡、换电站等可调节用电负荷被聚合起来,将成为虚拟电厂来参加电力市场交易。在新能源发电高峰价格较低时增加用电,而在用电高峰用港口的储能来降低用电负荷,在电力交易市场上获取收益。
江苏连云港港口集团轮驳分公司党委书记谢飞:每年一艘船,用电低谷消耗不了我来充电,相比于燃油节省400万左右。我们现在一条两条电动船,未来的我们还会造更多的电动船。
记者:在湖北襄阳,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把厂区的分布式光伏、储能和用电负荷接入了虚拟电厂平台,通过参与电力市场来获得收益,降低成本。这座没有烟囱的工厂已经带动当地上百家企业完成用能升级。
国家电网襄阳虚拟电厂项目负责人闫寒:把企业的用电负荷聚沙成塔,形成调节资源,削峰填谷,同时通过电力市场降低企业的用能成本达到8%。未来将继续扩大虚拟电厂的覆盖范围,包括充电桩和工商业储能、楼宇空调等多种资源。
记者:在江苏苏州,今年就有8家虚拟电厂运营商提交了上网交易的接入申请,而在去年仅有两家对这个。
国家电网苏州虚拟电厂项目负责人刘珊:政策调整之后,虚拟电厂有了获利、盈利的方式。拥有储能、充电桩、新能源的企业比较容易接入到虚拟电厂。
记者:专家预计未来三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将达到2000千万千瓦以上,接近三峡水电站的装机。
国网南瑞集团虚拟电厂专家郑涛:整个虚拟电厂企业的获利空间也比较大,到现在年均应该翻了一番,我们预测今年可能还会比较大幅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