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le指出,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势头出现明显放缓,这对SiC半导体器件及晶圆的短期需求产生了较大影响,多个制造商的营收预期被下调,纷纷调整资本支出(CAPEX)和运营支出(OPEX)策略,重点聚焦库存控制和产能规划节奏。
然而,报告也强调,未来高压平台电动汽车的增长将持续推动SiC市场需求的中长期发展。尤其是800V系统的电动汽车对SiC的依赖度远高于传统400V平台,将成为拉动SiC功率器件市场扩容的重要引擎。
据预测,到2030年,汽车及移动出行领域将贡献SiC功率器件市场71%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驱动应用。
SiC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尤其在驱动系统与电源转换环节的优势显著优于传统硅器件:
在驱动系统中,SiC功率模块凭借低导通损耗和高频开关能力,可显著提升能量转换效率,延长续航里程,并优化动力响应,加速性能大幅改善;
在散热方面,SiC器件能承受更高工作温度,简化热管理系统设计,进而降低整车系统成本与重量;
在车载充电系统(OBC)和DC-DC转换器中,SiC功率模块提高了功率密度和转换效率,有效缩短充电时间,同时为低压电气系统提供更稳定的电源输出。
除了新能源汽车外,SiC在多个工业与能源场景中的应用也正在快速拓展:
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中,SiC模块可提升转换效率、降低系统尺寸;
在太阳能逆变器与储能系统中,SiC器件支持更高频率、更低损耗的电能转换;
在高功率数据中心电源方面,SiC器件正在显现替代趋势,预计未来五年将创造超过2亿美元的新市场机会。
整体来看,Yole预测,到2030年SiC在汽车以外的工业、电力、储能等领域将合计占据28%的市场份额。
SiC产业链的制造环节正迎来结构升级。Yole表示,2024年开始,全球主流SiC厂商正加快向8英寸晶圆平台的切换,并已取得显著进展:
Wolfspeed将在2024年下半年首次实现8英寸晶圆营收超越6英寸;
多家中国SiC企业也正加快部署8英寸产线,以缓解产能瓶颈;
主流器件厂商目前正推进认证流程,实际量产预计将结合市场需求节奏推进。
Yole预测,到2028年,SiC 8英寸晶圆将占据主流产能地位。与此同时,集设计、制造与封装于一体的IDM模式也将成为主流商业形态,尤其适用于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车规级应用。
Yole特别指出,中国SiC材料和设备厂商正迎头赶上:
包括天科合达、天岳先进、烁科晶体、同光股份、晶盛机电、南砂晶圆等企业,已成功研发出300mm SiC晶圆;
这一尺寸并非为当前器件制造平台量产准备,而是面向未来新型应用(如AR/VR眼镜、微系统模块等)所做的前瞻性储备。
虽然8英寸晶圆仍为未来数年主流方向,但300mm的研发成功将为SiC拓展至更多高附加值场景奠定基础。
Yole的预测明确了一个方向:尽管短期电动车市场放缓带来一定冲击,但SiC中长期增长逻辑不变。
在汽车高压平台渗透率不断提升、工业与储能市场同步扩张的背景下,IDM模式、8英寸晶圆平台、国产材料突破等多重变量将共同推动SiC迈入新阶段。
对投资者和技术决策者而言,关注“供需错位修复期”后的产能释放节奏、平台稳定性与材料降本能力,将是判断未来胜出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