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创新的策源地,依托高校建设的留学人员创业园是海归孵化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整体创新创业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中关村南大街,中关村科学城腹地,北理工留创园新装修后的办公场地自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功能齐全的共享办公空间,提升了入驻企业的办公环境与体验。2003年7月,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关村管委会共同成立北理工留创园。如今,经过20几个春秋,这里已累计孵化留学人员企业330余家,成为高校留创园中的示范园之一。
2023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拿到材料学博士学位的周明月,在北京创办恒储瑞能科技有限公司。
这是一支专注于开发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初创团队,通过固液混合储能技术让能量密度得到较高提升。这种新型电池主要应用于电网侧和分布式储能,满足了高安全性、低成本和长寿命的需求,会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基础服务。
团队目前全职成员共8人,正在集中全部精力进行20千瓦时系统样机的试运行测试,希望能让技术“走出”实验室。
这支年轻的队伍在2022年“春晖杯”大赛中获得新能源与节能组优胜奖,由此迈出了创业第一步。也是在那次比赛中,他们得到了北理工留创园的关注,并成功吸引入驻。
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做科研出身的周明月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身份转变”。
“与在象牙塔中做基于兴趣的开发相比,创业需要更加关注产品如何实际应用、满足客户需求以及供应链的成本控制。此外,创业还涉及财务管理等诸多挑战,对科研工作者来说,需要适应管理者的角色。”周明月说,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他选择与性格互补的伙伴合作,共同推进项目。在注重产品研发的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市场拓展和客户关系的重要性。
随着留创园的功能从简单的孵化器转向人才培育,优质园区对创业企业成长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或许,做好引才的第一步之后,如何持续深入做好育才、用才工作,会成为留创园“下半场比拼”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