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的优势
高硬度与耐磨性:莫氏硬度为9.5,仅次于金刚石,是理想的耐磨材料 高热导率:热导率(4.9W/cm·K)是硅的3倍,散热性能优越,适合高温环境 高击穿电场强度(2-4MV/cm):是硅的10倍,可承受更高电压、适用于高压器件 宽禁带宽度:3.2eV,SiC-4H,可耐于600摄氏度以上温度,抗辐射性强 高电子饱和速率:是硅的2倍,支持高频操作,如5G通信和雷达系统
碳化硅的分类及制备技术
碳化硅按照晶体结构可分为α-SiC(六方结构),常见于高温应用(如磨料、耐火材料)和β-SiC(立方结构),适合半导体器件(如功率器件、射频芯片)。按导电性能可分为导电型,用于功率器件(如MOSFET、二极管)和半绝缘型,用于高频射频器件(如5G基站、雷达)。
碳化硅单晶的生长技术包括主流的物理气相传输法(PVT),通过高温(>2000°C)升华碳化硅粉末通过温度梯度驱动气相传输至籽晶表面再结晶;二是高温化学气相沉积(HTCVD),在高温反应腔中通入硅烷和碳氢化合物,通过气相反应在籽晶表面沉积生长SiC单晶,这种方式能够提升晶体质量,但成本较昂贵。三是液相法,将硅和碳溶解于金属溶剂,在高温下通过缓慢降温使SiC从溶液中析出,在籽晶上生长单晶。另外还有化学气相沉积(CVD),用于高质量外延层生长,支持复杂器件结构。
“大尺寸”“缺陷控制”“应用扩展”是未来碳化硅产业发展方向
目前碳化硅晶圆仍以6英寸为主,技术趋势是往8英寸晶圆发展,如何优化PVT工艺或开发液相法(LPE)以减少晶格缺陷,提高良率并降低成本是发展的关键因素,另外与氮化镓(GaN)、硅基器件异质集成,将高效提升系统性能(如混合SiC-GaN功率模块)。
在应用领域方面,新能源汽车是最大增量市场,若新能源汽车主逆变器、车载充电器(OBC)全面采用SiC, 将至少提升续航10%-15%,器件体积减少50%,利于电池优化,800V高压平台的普及需碳化硅MOSFET支持高压、低损耗。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的高效化需求进一步推动碳化硅市场发展,在5G/6G通信领域,半绝缘SiC衬底用于射频前端模组(PA、LNA),适配高频毫米波,在航空航天与工业领域,碳化硅耐高温器件替代传统硅基方案,可减轻系统重量,减少散热需求,提升器件性能。
据LMC Automotive机构预测,2025年8英寸晶圆的量产化,车用SiC渗透率有望超过30%,随着成本的进一步下降,2030年全球碳化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亿美元,在光伏及储能领域替代传统硅基器件,长期来看,碳化硅SiC与氮化镓GaN、氧化镓Ga2O3形成“高压-高频-中低压”分工,推动全球能源与通信系统的效率革命,碳化硅产业目前处于爆发前夜,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的双向引导加速其高端可选到主流必选的转变。
免责声明 | 本文素材及图片来源于公开信息整理或转发,仅作为行业分享交流,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