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在通辽市霍林郭勒市工业园区,绿色供电多元储能协同控制系统研发与示范应用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这个项目是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点位项目。项目通过对储能技术应用、能源结构优化、低碳技术创新及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等核心技术进行科研攻关,推动新能源高效利用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电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科技专责 李宏洲:采用了包括多源数据并行采集 、多能互补优化调度、风光储协同控制 、大数据分析决策等多项关键技术,可节省大量供电系统建设投资和运行能源成本。
目前,项目已建成区内首个纯新能源高载能增量配电网电力系统,通过新技术提高了系统频率稳定性,构建起了数据—模型双驱动的绿色工业园区优化调度体系。
科技“突围”工程实施以来,内蒙古汇聚区内外优势科研力量,布局13项重大科技任务,破解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领域技术瓶颈。2024年,自治区重点围绕“沙戈荒”新能源短时高频储能调频技术、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和大规模储能电站安全预警技术等攻关和示范应用,布局了8项重大科技任务,支持专项资金1.75亿元,带动企业配套资金4亿元,吸引国内顶尖院士及领军人才和17家高校及院所、38家企业共同开展科技研发,取得了一批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
自治区科技厅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处处长 徐斌:包括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特高压多端直流外送、钠离子混合储能等(方面 )目前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我们成功研发了特高压混合换项换流器、高性能大面积液流电池等一批新产品,为我区大型储能电站的建设和运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今年,自治区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围绕电加热熔盐系统优化调控等关键技术布局实施了5项重大科技任务,支持专项资金4500万元,带动企业配套资金1.16亿元,吸引国内顶尖院士及领军人才、10家高校及院所、29家企业共同开展科技研发。
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研讨会在呼召开
7月12日,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郝喜红主持会议,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出席并讲话,自治区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池波,工信厅二级巡视员马俊及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政府分管领导及呼包鄂3家国家高新区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上,由科技部原高新技术司司长秦勇、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院长胡志坚等专家组咨询组,详细听取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进展情况介绍,并从国家战略定位、体制机制创新等角度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为下一步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指明方向。
吴家喜充分肯定内蒙古在自创区创建中政策引导、产业布局、创新资源集聚等方面工作。他表示,呼包鄂自创区创建是内蒙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五大任务”战略定位的重要举措,也是工信部推动国家高新区和自创区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呼包鄂在关键领域已取得显著突破,优势产业崛起态势明显,创新活力持续彰显。希望内蒙古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强化创新要素培育,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优质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开放合作,打通呼包鄂三地产业协作,全力推动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郝喜红对工信部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他表示,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下一步,自治区将按照工信部要求和专家组指导意见,认真落实好国家部署要求,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提高政治站位,以推动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围绕体制机制改革、产业科技创新突破、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创新生态优化及开放合作深化等关键领域,强化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
会前,调研组一行深入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就加快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进行实地指导。